臨床醫學系
發布時間:2013-03-26 | 點擊數:40902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臨床醫學系成立于2015年,是學院重點建設的系部之一。2018年學院成立6個二級學院,臨床醫學系歸屬于臨床護理學院直接管理。臨床醫學系始終堅持遵循醫學教育規律,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穩定規模、提高質量”為基本原則,著力抓好醫學生職業道德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穩步提高臨床醫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現有校內在崗專業課教師4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講師8人,助理講師15人,實驗員6人;博士1人,碩士13人,已形成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結構合理、陣容強大、學歷層次高、實力雄厚的教科研梯隊。
主要負責臨床醫學、助產、康復治療技術3個專業及其師資、課程建設。承擔了臨床醫學專業核心課程《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急診醫學》《傳染病學》《眼耳鼻喉口腔科學》《康復醫學》等;護理專業、助產專業《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兒科護理》《精神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傳染病護理》等;及全校其他各專業《臨床醫學概要》《常用急救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同時承擔學校全國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考前輔導。
所屬臨床實訓中心建設整體布局和設置完全模擬醫院場景,建筑面積近18000平方米,下設院前急救、院內急救、ICU、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麻醉手術室、護理、康復各科等臨床技能訓練平臺和高級仿真模擬訓練平臺,并設有全套監控設備的標準化考試(OSCE)考站18間。中心儀器設備先進,設備價值總計約5000余萬元,配置全科醫學診療系統、數字化心肺聽診與腹部觸診訓練系統、數字化高級母子分娩急救模型系統、進口高級全功能模擬病人—Simman、消化內窺鏡虛擬訓練系統、腹腔鏡虛擬訓練系統、呼吸內窺鏡虛擬訓練系統、關節鏡虛擬訓練系統、智能醫學模擬教學系統、中央監護系統、高級分娩機轉模型、內鏡檢查模擬訓練系統、先進的數字式反示教系統、光電針灸人、高級推拿手法按摩人、物理因子治療訓練系統等多項大型教學設備,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采用全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輔導等多種教學方式。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兩個層次(綜合臨床技能訓練、臨床辨證思維訓練),十三個模塊【門診診療模塊、康復技能模塊、物理診斷技能模塊、外科技能模塊(外科基本技能、手術室、外科無菌技能)、急診技能模塊(院前急救技能、院內急救技能)、婦科技能模塊、產科技能模塊、兒科技能模塊、耳鼻喉科技能模塊、臨床基本技能模塊、功能科技能模塊、考核模塊】,三種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臨床辨證思維能力、醫患溝通交流能力)的技能培養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以適應現代職業教育實訓教學的綜合性、開放性、現場性和雙主體等特點,為訓練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其臨床思維和綜合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實訓教學環境,也為學生能力遞進培養創造了系統、科學、校院貫通的保障條件;不僅滿足我校數千名學生學習需要,同時發揮社會服務功能,正努力打造成“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為帶動全省衛生職業教育數字化仿真模擬實訓基地的建設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近年來,臨床醫學系教師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承擔市(廳)級、省級課題8項,獲得發明實用新型專利6項;主編參編高職衛生教材多部,其中主編2名、副主編3名、編者15名;多名教師先后獲得甘肅省杰出青年崗位技術能手、甘肅省技術標兵、學?!皥@丁獎”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及甘肅省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微課”競賽一等獎、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競賽一等獎等。
為深度推進和貫徹教育部關于“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職教理念、《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精神,與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蘭州新區中川人民醫院、甘肅省康復中心3家教學醫院協作,保障醫學生的臨床實踐學習、臨床專業課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以醫教協同的方式推進我校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提高醫學人才培養質量。